RSS Feed
 量子四書(上) 從量子論到量子力學

量子四書(上) 從量子論到量子力學

一般說來,讀物理學的原始論文是相當吃力不討好的差事。一來是過去使用的術語通常與現在的不同,慣用的符號也不同,更要命的是原始論文通常是作者與當代的學者溝通甚至爭辯而生的產物,他們的討論重心往往已經消失在知識的汪洋之中,所以現代的讀者常常丈二金剛摸不著後腦,感覺眼前的這些論文簡直就像天書一般,明明每個字都認得,怎麼連起來就成了咒語一般,完全不可解了呢? 所以物理系的學生往往是仰賴後代學者專家撰寫的教科書來學習。一來經過教科書作者的努力下,對學生來講容易吸收,再者教科書提供了一個邏輯結構嚴謹的架構,讀起來格外通暢。所以現在鮮有人會去讀牛頓的"自然哲學原理"或是哥白尼的"天球運行論"了。但有趣的是,有關量子物理的原始文獻卻是一直不乏讀者,不僅是專研科學史的學者在讀,像當年阿文這種好奇心旺盛的大學生也在讀,原因在於量子物理算上一場規模宏大的思想革命,不管教科書再怎麼講得天花亂墜,有一些關鍵就是講不清楚,尤其是從舊量子論發展到矩陣力學的這一段,還有從量子力學發展到早期的量子場論的過程,往往書中只是輕描淡寫,甚至是支吾其詞,讓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白目學生如阿文者,心中總覺得"案情不單純,背後另有隱情",所以不得不鼓起勇氣,自己去找原始論文來解惑。現在阿文書櫃中就躺著四本當年阿文買的書,裡頭都是量子物理相關的原始論文的選集,這類書被稱為source book,就趁著這個機會,讓阿文我向各位看官介紹一下這四本書,既然都跟量子物理有關,姑且就稱它們是"量子四書"吧。
 叫我斯克沃多夫斯卡-居禮!(上)從華沙到巴黎

叫我斯克沃多夫斯卡-居禮!(上)從華沙到巴黎

最近居禮又成了熱門話題了!原來是前陣子教育部召開的12年國教課綱審議委員會審議大會在討論新課綱時,增列一項學習條目「科學史上重要發現的過程,不同性別、背景、族群者於其中的貢獻」,有委員建議負責教科書審定的國家教育研究院,應該將史上唯一獲得物理和化學兩個諾貝爾奬的得主、也是第一位女性諾貝爾奬得主的名字中文翻譯,從「居禮夫人」改成她的全名瑪麗亞.斯克沃多夫斯卡-居禮(Maria Skłodowska-Curie) 。當場獲得領綱研修小組及國教院的支持,並表示未來將朝此方向努力。結果消息一出,卻引來眾多非議,還有人大聲疾呼,居禮夫人就是居禮夫人!阿文看了不禁要啞然失笑,臺灣社會有時真是充滿喜感的天然劇場,再怎麼嚴肅的事到了咱們這裡,好像非變成笑話不可呢。阿文向來不是喜歡湊熱鬧的人,原本像瑪麗亞.斯克沃多夫斯卡-居禮這麼有名的科學家,根本不是阿文會選擇的題材,但是就沖著這一次的爭議,阿文我就破例來談談這位眾所皆知的偉大女性物理學家。說真格的,要想真正了解瑪麗亞.斯克沃多夫斯卡-居禮,就得先了解波蘭與他多災多難的歷史不可,因為這正是形塑她個性最主要的力量。所以各位看官先請耐心地看完相關的史實。
 
« 1 ... 5 6 7 (8) 9 10 11 ...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