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們
物理雙月刊的誕生
認識我們
投稿須知
使用規範
新知物理
物理新新聞
物理研究在台灣
Physics Today
APS News
歷史物理
讀歷史學物理
發現自然之美:諾貝爾物理獎
阿文開講
教育物理
豪豬開講
皮皮老師的物理心得
一張圖講科學
一家一枚(日本科學技術週間)
手作物理
Play-Create-Learn 紐西蘭科學與物理教育點滴
觀念物理
隨想物理
物理學家
封面人物
動漫物理
人文觀察
科學家隨筆
專業物理
物理專文
Physics Today 專文
APS NEWS 專文
粒子物理行
量子熊
量子熊動態
量子英雄傳說
量子足跡何處尋
雙月刊
2024 年 02 月號
2024 年 02 月號(全新美編版)
2024 年 04 月號
2024 年 04 月號(全新美編版)
2024 年 06 月號
2024 年 06 月號(全新美編版)
2024 年 08 月號
2024 年 08 月號(全新美編版)
2024 年 10 月號
2024 年 10 月號(全新美編版)
2024 年 12 月號
2024 年 12 月號(全新美編版)
物理雙月刊
熱愛一件事就是 24 小時都會想到它—專訪程淮榮
本文轉載自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為「中研院廣告」認識神經科學家程淮榮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專訪院內分子生物研究所所長程淮榮特聘研究員,他認為從事基礎研究,興趣相當重要,他對神經科學的熱愛程度是每天 24 小時!最初他是熱愛解剖學的醫科生,赴哈佛深造期間,他投入了神經拓撲學領域,探索神經元如何連到正確的對應位置。回臺灣中研院之後,繼續研究與大腦記憶相關的「海馬體」。程淮榮團隊近年發現,老鼠年長之後,雖有新生的神經元,但必須排除其他舊軸突方能形成新突觸,原本存在的記憶會被清除與消失。未來,程淮榮將繼續解開成體新生神經元與海馬體的謎團!
封面人物
「我想讓研究更有溫度!」從端粒到兒童罕病基因庫 —專訪陳律佑
本文轉載自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為「中研院廣告」陳律佑是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的副研究員,長期致力於端粒研究,並在該領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此外,他也與臨床醫療機構合作,為兒童癌症治療制定一系列計畫。然而,即使是像陳律佑這樣的研究人才,也不是在一開始就確定自己想要投入的領域,他在學生時期經歷了一段自我探索的過程。他是怎樣一步步走進端粒研究?又是什麼機緣,促成學術研究與臨床醫療合作?請跟著中研院研之有物專訪一起看看。
封面人物
華人物理學刊近況與願景
科學研究中,彙整研究的想法與成果為論文發表在學術期刊相當重要的必經歷程。研究人員向期刊遞交論文後,期刊編輯會先進行初步的審核,決定論文是否進一步交由外部相關領域的學者專家進行審查,或是直接拒絕、建議轉投其它期刊。
封面人物
無序金屬電導圖像的幾個簡單推導
本篇短文試圖提供一些導出弱無序金屬的電導(conductance, \(G\))和電導率(conductivity, \( \sigma \))的物理圖像,不追求數學上的嚴謹推導。本文可作為〈安德森局域理論的起源〉一文的補充說明,應有助於讀者更容易掌握和深入理解無序系統的導電問題。
物理專文
安德森局域理論的起源
電子—原子核雙共振實驗顯示:施子電子的電荷和自旋都沒有擴散。你使盡方法拼命地跑,以便維持在同一位置。(Now here, you see, it takes all the running you can do, to keep in the same place.)—19 世紀數學家Dodson 之言(引自安德森諾貝爾獎演講詞[1])
物理專文
戰死沙場的早逝天才
量子英雄傳說第一季:第十三篇亨利·莫斯理(Henry Gwyn Jeffreys Moseley,1887年11月23日-1915年8月10日)
量子英雄傳說
發現自然之美 諾貝爾物理獎1970
1970 年的諾貝爾物理獎頒給瑞典物理學家漢尼斯· 奧洛夫· 哥斯達· 阿爾文(Hannes Olof Gösta Alfvén,1908-1995)以及法國科學家路易· 歐仁· 費利克斯· 奈爾(Louis Eugène Félix Néel,1904-2000)。前者的得獎理由是「磁流體動力學的基礎研究和發現,及其在電漿物理學富有成果的應用」,後者則是「關於反鐵磁性和鐵磁性的基礎研究和發現以及在固態物理學方面的重要應用」。前者是應用於天文現象的電漿物理,後者則是固態物理,兩者的共通點只有磁性這一點吧。這樣的組合在諾貝爾物理獎的歷史上實屬少見。
發現自然之美:諾貝爾物理獎
發現自然之美:諾貝爾物理獎1976
1976年的諾貝爾獎頒給在1974年發現J/ψ介子的兩個團隊的領隊,他們分別是SLAC國家加速器實驗室團隊的伯頓·里克特(Burton Richter,1931年3月22日-2018年7月18日)以及布魯克黑文國家實驗室團隊的丁肇中(Samuel C. C. Ting,1936年1月27日-)。得獎的發現與得獎之間只隔了兩年,除了發現宇稱不守恆以外,鮮有這麼短的間隔,可見發現J/ψ介子這件事對整個物理界的意義重大。因為這是第一個證明夸克存在的確切證據。所以當兩個團隊幾乎同時發現J/ψ介子時,甚至被稱為粒子物理學上的「十一月革命」,其重要性由此可以想見。
發現自然之美:諾貝爾物理獎
發現自然之美 諾貝爾物理獎1977
1977 年的諾貝爾獎頒給美國科學家菲利普· 沃倫· 安德森(Philip Warren Anderson,1923 年12 月13 日-2020 年3 月29 日)、英國科學家內維爾· 弗朗西斯· 莫特爵士,CH,FRS(Sir Nevill Francis Mott,1905 年9 月30 日-1996 年8 月8 日)以及美國物理學家約翰· 范扶累克(John van Vleck,1899 年3 月13 日-1980 年10 月27 日)。他們三人是因為「對磁性和無序系統電子結構的基礎性理論研究」而得獎。基本上這一年的諾貝爾獎彰顯了一個新的物理分枝的確立,那就是今天大家熟知的凝態物理(condensed matter physics)。磁性與無序系統正是最早成功運用量子力學到凝態物理的主題。磁性物質自古為人所知,至於無序系統則是指,決定它性質的物理參數是隨機變量的系統。這些無序系統充斥在自然中,最常見的是摻了雜質的金屬等。當然它們都是凝態物理研究的對象。而研究凝態物理需要統合電磁學,統計物理以及量子力學,不意外地,凝態物理的長足發展正是拜量子力學的威力所賜。
發現自然之美:諾貝爾物理獎
發現自然之美 諾貝爾物理獎1975
1975 年的諾貝爾獎頒給三位核子物理學家,分別是丹麥物理學家奧格· 尼爾斯· 波爾與本· 莫特森,以及美國物理學家利奧· 雷恩沃特。他們的獲獎理由是「發現原子核中集體運動和粒子運動之間的聯繫,並且根據這種聯繫發展了有關原子核結構的理論」。
發現自然之美:諾貝爾物理獎
太陽黑子與它們的週期循環
數千年以前,人們就曾在被雲霧或煙霾遮蔽的太陽上短暫地看見太陽黑子。但一直到伽利略等人的望遠鏡提供了足夠的放大倍率,太陽黑子才得以被詳細地研究,它們橫越日面的移動行為也終於能被追蹤。隨著觀察變得方便且清楚,相關的科學研究很快地取得突破。早在1613年,伽利略出版的書中便有一系列關於太陽自轉的精細手繪圖示。
Physics Today
跳躍到時空之外
量子英雄傳說 第一季:第十二篇 波爾(第一次登場)尼爾斯·亨里克·達維德·波爾(Niels Henrik David Bohr,1885年10月7日-1962年11月18日)
量子英雄傳說
«
1
...
8
9
10
(11)
12
13
14
...
77
»
×
Close
×
Close
觀看帳號
編輯帳號
退出
×
Close
登錄帳號
記住登錄資訊
登錄
忘記密碼
註冊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