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光窺腦-利用光學顯微鏡觀察大腦

前言
 好奇心驅使人類不停地探索未知的知識,大至浩瀚無涯的宇宙,小至各種基本粒子,都充滿了迷人的魅力。以歷史記載來看,從中國的哲學家莊子 ( 西元前 369-286 年 ) 提出的濠梁之辯「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到西方哲學家笛卡爾 (René Descartes, 1596-1650) 提出「我思故我在」這些哲學論述,就知道理解大腦是大多數人都感興趣的方向。所以古代的哲學家們,即便沒有適合的工具及方法,也不停地透過各種哲學論述來探索大腦。

物理學的發展,實現了許多掃描人類大腦活動的工具,例如磁振造影 (MRI,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功能性磁振造影 (fMRI,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X-ray 電腦斷層掃描 (X-ray CT, Computed Tomography)、正子斷層掃瞄 (PET, positron emission topography)、腦電波掃描 (EEG, electroencephalography) 及腦磁波掃描 (MEG, magnetoencephalography) 等,透過這些大腦掃描技術,人類對於大腦的工作機制的認識越來越豐富,似乎只要只缺臨門一腳,就可以對大腦有完整的了解。因此 2013 年美國總統歐巴馬宣示推動為期十二年的「腦啟動計畫」(BRAIN Initiative, Brain Research through Advancing Innovative Neurotechnologies),預計投入 45 億美元的研究經費,號召政府及民間合作,發展新一代腦科學技術來探索腦的祕密。歐盟也在瑞士的洛桑聯邦理工學院主導下,推出了「Human Brain Project」(HBP),建立人腦的連結體模型並進行大規模的電腦模擬。繼美國、歐盟之後,日本、中國等國家相繼宣布國家級的腦科學計畫,儼然形成一個國際上各國競逐的腦科學嘉年華。本文將介紹臺灣科學家們透過物理學、工程學及神經科學等合作跨領域創新對這場腦科學嘉年華帶來的貢獻。
 伊斯蘭的天文學家群像(三):波斯的榮光

伊斯蘭的天文學家群像(三):波斯的榮光

上次阿文開講提到當阿巴斯王朝衰微之後,群雄並起,但是伊斯蘭的學術並沒有隨之萎縮,反而進入百家爭鳴的黃金時代。到了公元1040年,一個新的突厥部族,塞爾柱人在Dandanaqan 戰役中擊敗了原先的雇主伽色尼王朝,逐漸成為伊斯蘭中土的霸主。公元1051年他們控制了巴格達,南征北討之後,塞爾柱勢力已經西與拜占庭,東與伽色尼王朝接壤,史稱「塞爾柱帝國(Seljuk Empire)」。拜占庭帝國原本在巴西爾一世所開創拜占庭馬其頓王朝(866年-1057年)的統治下展開東羅馬帝國第二個輝煌時期,但是持續的擴張削弱了國家的政治、軍事力量,而且也使自身的力量受到損失。就在這種情況下,塞爾柱土耳其人從東方大舉入侵,像潮水一樣湧進小亞細亞。在第三任蘇丹Malik-Shah一世治下,塞爾柱帝國國勢達到頂峰,而當時最偉大的學者奧瑪.開儼Omar Khayyam (1048-1131)就是任職於Malik-Shah一世的宮廷中。奧瑪.開儼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是偉大的詩人。19世紀,英國作家Edward Fitzgerald將他的Rubaiyat《魯拜集》翻譯、改寫成英文,由於譯文十分精彩,奧瑪.開儼的名聲也在西方世界變得響亮了起來。其實奧瑪.開儼不只是詩人,他一生研究各種學問,尤其數學與天文學更是專精。Malik-Shah一世非常器重奧瑪.開儼,委以他改革曆法的重任,1079年所實行的新曆亞拉里曆(Jalali calendar)就是包含他在內八名天文學家的心血結晶。而他關於三次方程式的著作更是數學史上重要的里程碑,這樣厲害的學者是打哪來的呢?
« 1 ... 52 53 54 (55) 56 57 58 ... 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