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摻雜矽晶的驚喜科學旅程

在林志忠〈安德森局域理論的起源〉一文裡[1],我們指出啟發安德森(P. W. Anderson, 1923–2020)建立電子波函數局域化(localization)理論的根源,來自於處於絕緣態的(相對)低濃度磷摻雜矽晶(phosphorus-doped silicon, 簡寫為Si:P,施主濃度約1015-1017 cm-3量級)中的低溫磁共振實驗數據。半個多世紀以來,摻雜半導體也是所有電子產品和現代技術的基石。

       最近,磷摻雜矽晶又帶來了另外一個出人意表的驚喜:科學家在高濃度磷摻雜矽晶(施主濃度2-5 x 1019 cm-3)中發現了一個嶄新的強關聯量子基態,稱為「近藤凝聚態(Kondo condensate)」。在〈安德森局域理論的起源〉裡,我們曾介紹摻雜的磷原子隨機/無序地分佈在矽晶中,並擁有自旋,即局域磁矩(local magnetic moments)。顯然,接下來的一個有趣又具啟發性的問題是,當磷摻雜濃度增高,使樣品跨越過金屬—絕緣體相變(發生於施主濃度約6 x 1017 cm-3)之後,能不能產生(磁性)近藤效應(Kondo effect)1?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在(極)低溫下會發生(磁性)近藤效應,磷原子的局域磁矩將被一群自旋反向的導電電子所(完全)屏蔽,形成一個大小為微米尺度的自旋單重態(spin-singlet)「近藤雲團(Kondo cloud)」2

       數十年來,物理家似乎未曾進一步思索過當磷原子摻雜濃度再持續增高後,近藤雲團能否因彼此逐漸靠近而重疊,乃至產生某種形式的多體(強)關聯現象?2023年5月,韓國科學家Hyunsik Im等人在《自然物理(Nature Physics)》發表了一篇論文[2],報告他們於160 mK以下觀測到了一種近藤凝聚態。作者解釋這一種由許多個近藤雲團彼此重疊而產生的多體凝聚態,可以類比於由古柏電子對(Cooper pairs)交疊形成的傳統超導體中的Bardeen-Cooper-Schrieffer(BCS)凝聚態,即所有的導電電子都以形成特殊集體運動的方式而遵循玻思—愛因斯坦統計行為,因此在極低溫時處於同一多體量子(基)態,由一橫跨整個樣品的相位相干性(phase coherent)巨觀波函數描述。


1金屬中如含有(稀薄)內稟二重簡併的動態量子缺陷(quantum impurities with internal degrees of freedom),在適當條件下也可能產生「非磁性」近藤效應,甚至出現非費米液奇異金屬(strange metal)行為的軌道二通道近藤效應(orbital two-channel Kondo effect),爾後再討論。

2近藤雲團的直徑$$\xi _{K}$$大小約為,其中為普朗克常數除以$$2\pi$$ ,$$\textit{v}_{F}$$為費米速度,$$\textit{k}_{B}$$為波茲曼常數,$$\textit{T}_{K}$$為近藤溫度。


       這個近藤凝聚態不同於由Ruderman-Kittel-Kasuya-Yosida(RKKY)作用形成的兩個相鄰局域磁矩耦合的反鐵磁態,也不同於由呈週期性排列的有序局域磁矩,即「近藤晶格(Kondo lattice)」),形成的重費米子金屬態(heavy-fermion metal)。根據作者強調,這是一個文獻上前所未見的嶄新強關聯非費米液(non-Fermi liquid)凝聚態。這個基態與它的激發態之間,存在一個類似於經典超導體中的能隙,因此需要一些有限能量(如溫度、偏壓、或磁場)才能產生元激發(excitations)。進一步的實驗驗證與拓展以及理論和計算的深化研究,值得關注。〔註:當環境溫度夠高或外加偏壓或磁場夠大時,近藤凝聚態會被破壞掉,系統將轉變成為一個普通的無序費米液金屬態。〕

       〈安德森局域理論的起源〉文中圖2的磷摻雜矽晶示意圖畫得黑白簡要(如附錄所示),而經過時代變遷,當今的同一種材料的美工示意圖則畫得五彩繽紛,如圖1。圖1是《自然物理》用來介紹產生近藤凝聚態現象的示意圖,上圖(a)顯示磷摻雜濃度相對低時(但已高到使樣品產生絕緣體—金屬相變),兩個(圓球形的)近藤雲團遠離而各自獨立,故以黃、藍不同顏色表示;下圖(b)顯示磷摻雜濃度很高時,兩個近藤雲團重疊而導致產生多體相干性,因此以相同顏(綠)色表示。

       磷摻雜矽晶猶是磷摻雜矽晶,60多年來,它持續帶來意想之外的科學新發現,並穩定地創造和守護人類福祉,但安德森原文[1,4]和《自然物理》中的兩幅示意圖,從黑白到彩色,從簡樸到奢華,有趣又確切地反映了21世紀以來科研風氣的巨大轉變與大眾化取向。

致謝:感謝中央大學楊仲準教授、輔仁大學吳至原副教授,及天津大學李志青教授詳細閱讀文稿,並提供修改意見。

參考文獻:
[1] 請見2023年6月《物理雙月刊》
[2] H. Im et al., Nature Physics 19, 676 (2023).
[3] M. Lee, Nature Physics 19, 614 (2023).
[4] P. W. Anderson, Review of Modern Physics 50, 191 (1978)(安德森諾貝爾演講論文)

圖片1.png

圖1  磷摻雜矽晶中的近藤效應示意圖。橘色球代表磷原子,其上的黑色箭頭代表局域磁矩;藍色球代表矽原子,紫色箭頭代表導電電子自旋。(a)當磷摻雜濃度相對低或溫度相對高時,相鄰的近藤雲團彼此獨立,沒有關聯。(b)當磷摻雜濃度很高或溫度很低時,相鄰的自旋單重態近藤雲團彼此重疊,產生強關聯作用,形成一巨觀多體相干性凝聚態。(取自參考文獻[3])

圖片2.png

附錄:〈安德森局域理論的起源〉文中的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