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們
物理雙月刊的誕生
認識我們
投稿須知
使用規範
新知物理
物理新新聞
物理研究在台灣
Physics Today
APS News
歷史物理
讀歷史學物理
發現自然之美:諾貝爾物理獎
阿文開講
教育物理
豪豬開講
皮皮老師的物理心得
一張圖講科學
一家一枚(日本科學技術週間)
手作物理
Play-Create-Learn 紐西蘭科學與物理教育點滴
觀念物理
隨想物理
物理學家
封面人物
動漫物理
人文觀察
科學家隨筆
專業物理
物理專文
Physics Today 專文
APS NEWS 專文
粒子物理行
量子熊
量子熊動態
量子英雄傳說
量子足跡何處尋
電子雜誌
物理雙月刊
諾貝爾物理獎1928年 奧雲.理察遜
奧雲.理察遜(Owen Willans Richardson)發現了主宰熱發射(thermionic emission)現象的數學公式,獲頒1928年的諾貝爾物理獎。
發現自然之美:諾貝爾物理獎
1927年的諾貝爾物理獎:亞瑟.康普頓及查爾斯.威爾遜
1927年的諾貝爾物理獎由亞瑟.康普頓(Arthur Compton)以及查爾斯.威爾遜(Charles Wilson)共同獲得。
發現自然之美:諾貝爾物理獎
1926年諾貝爾物理獎:讓.巴蒂斯特.佩蘭
1926 年的諾貝爾物理奬,由法國物理學家讓.巴蒂斯特.佩蘭(Jean Baptiste Perrin)獲得。佩蘭所做的沉澱平衡實驗證實了愛因斯坦解釋布朗運動的理論,證明原子真實存在。
發現自然之美:諾貝爾物理獎
1925年諾貝爾物理獎: 詹姆斯‧法蘭克(James Franck)和古斯塔夫・赫茲(Gustav Hertz)
1925年諾貝爾物理奬由詹姆斯‧法蘭克(James Franck)和古斯塔夫・赫茲(Gustav Hertz)共同獲得,以表揚他們以實驗證明了1922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波耳建構於量子物理的原子模型。
發現自然之美:諾貝爾物理獎
1924年諾貝爾物理獎:曼內‧西格巴恩(Karl Manne Georg Siegbahn)
「如果說我看得比較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牛頓曾經用這句話比喻科學發現並非一個人的功勞,而是建立在眾人前人的成果之上。1924年諾貝爾物理奬得主曼內‧西格巴恩(Karl Manne Georg Siegbahn)就是個非常好的例子。
發現自然之美:諾貝爾物理獎
1921年諾貝爾物理獎: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19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肯定是史上最著名的科學家。他憑一己之力修改了過去幾百年來從未出錯的牛頓力學,發現了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他就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發現自然之美:諾貝爾物理獎
1923年諾貝爾物理獎:羅拔.密立根
「科學是由理論和實驗雙腳前進的學問⋯⋯有時候一隻腳會踏前,有時候是另一隻腳,但只有雙腳並用才能不斷進步。」這是羅拔.密立根(Robert Millikan)在1923年諾貝爾講座上說的話。密立根因為準確測量出電子的電荷以及他對光電效應的研究獲頒1923年諾貝爾物理獎。
發現自然之美:諾貝爾物理獎
1922年諾貝爾物理獎:尼爾斯.波耳
1922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又是另一個鼎鼎大名的科學家,他就是量子力學教父尼爾斯.波耳(Niels Bohr)。波耳的電子能階原子結構模型,相信每位理科生都必定學過。
發現自然之美:諾貝爾物理獎
1920年諾貝爾物理獎:夏爾・紀堯姆
1920年的諾貝爾物理奬由夏爾・紀堯姆(Charles Édouard Guillaume)奪得。他發現了幾種近乎不會熱脹冷縮的鎳鋼合金(nickel-iron alloy),使科學測量準確度大大提昇。
發現自然之美:諾貝爾物理獎
1918年諾貝爾物理獎:馬克斯.普朗克
1918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就是大名鼎鼎的物理學家馬克斯.普朗克(Max Karl Ernst Ludwig Planck)。他的研究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一起成為了現代物理學的基礎,甚至連愛因斯坦的諾貝爾得獎研究——光電效應——也是基於普朗克的革新概念:量子(quanta)。
發現自然之美:諾貝爾物理獎
1919年諾貝爾物理獎:約翰內斯.斯塔克
約翰內斯.斯塔克(Johannes Stark)的陽極射線和原子物理研究為他帶來1919年諾貝爾物理獎。可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中選擇了納粹一方的他,被同盟國軍事法庭判罪,讓這個諾貝爾獎得奬者蒙上種族歧視之千古污名。
發現自然之美:諾貝爾物理獎
1915年諾貝爾物理獎:布拉格父子
如何能夠看見晶體中原子的排列?1915年諾貝爾物理獎授與兩位父子物理學家——威廉・亨利・布拉格(William Henry Bragg)和其子威廉・羅倫茲・布拉格(William Lawrence Bragg),因為他們歸納出布拉格定律,使科學家能夠得知各種晶體的原子結構。
發現自然之美:諾貝爾物理獎
«
1
2
3
4
(5)
6
7
»
×
Close
×
Close
觀看帳號
編輯帳號
退出
×
Close
登錄帳號
記住登錄資訊
登錄
忘記密碼
註冊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