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怕哥白尼? (下):一本造成天翻地覆的「天書」

  • 阿文開講
  • 撰文者:高崇文
  • 發文日期:2022-05-17
  • 點閱次數:1594

上一回阿文介紹了科學史上的大人物哥白尼的生平,接下來當然要來談談他的堂皇巨著:天球運行論。原本哥白尼無意出版他的手稿,直到1539年五月,一個年輕學者萊提克斯(Rheticus,德文名為Georg  Joachim  de  Porris,1514-1574)前去拜訪他,改變了哥白尼與世界的命運。

 

萊提克斯是新教大本營威田堡大學的數學教授,奉馬丁路德的得力助手腓力·墨蘭頓(Philipp Melanchthon,1497-1560)之命到全歐各處遊學。他先到紐倫堡與出版商建立交情,在那裡聽到關於哥白尼的傳聞,就風塵僕僕地來到了弗龍堡。說來萊提克斯的身世頗為奇特,他原是市長之子,但是他的父親卻因貪汙而被斬首,他只好把姓都改了,但憑著他的才能,年紀輕輕的他得到墨蘭頓的賞識,一躍成為威田堡的教授。雖說萊提克斯是不速之客,哥白尼仍不失為一友善的東道主,萊提克斯顯然深得哥白尼歡心,沒多久哥白尼就把珍藏的手稿拿出來給他看。萊提克斯拜讀了哥白尼的手稿以後,嘆為觀止。他以公開信的形式寫了一份關於其主要理論的總結,寄給他在紐倫堡的占星術老師 Schöner。 然後在 1540 年將這封長信以Narratio Prima為書名在但澤出版。(Narratio=陳述 Prima=首次)萊提克斯的朋友兼導師 Achilles Gasser 於 1541 年在巴塞爾出版Narratio Prima的第二版。

 

哥白尼看到Narratio Prima沒有引起什麼爭議,於是將尚未出版的《天球運行論》的第二卷關於球面三角學的部分交給萊提克斯,萊克提斯則將這本書以哥白尼的名義於1542年出版,它還附有正弦、餘弦表。哥白尼發現他試水溫的作品也沒有引起什麼太大的風波,就在萊提克斯的不斷催促下,終於點頭,將畢生的心血,天球運行論的龐大手稿交給他的摯友蒂德曼·吉斯主教(Tiedemann Giese 1480-1550),再轉交給萊提克斯,讓他處理出版事宜。萊提克斯帶著手稿前往紐倫堡,交給著名的印刷商約翰內斯·彼得雷烏斯(Johannes Petreius,1497-1550)來出版。但是萊克提斯急著前往萊比錫履赴新職,書還沒印好,他就離開了紐倫堡。 結果路德會的傳道者安德烈亞斯·奧西安德(Andreas Osiander)接管了監督印刷和出版的任務。 為了減少這本書可能引起爭議,奧西安德在哥白尼的序言前添加了一段他自己未署名的前言,這是一封致當時的教宗保羅三世的獻詞,奧西安德寫的前言中說,哥白尼的系統是用來在幫助計算星象的數學架構,並不是試圖來指涉真實的物質世界。這段話沖淡了日心說的衝擊,但是想來絕非哥白尼的原意呀!總之在一番波折後,天球運行論終於在 1543 年出版了。





99.png

《天體運行論》中哥白尼的宇宙觀。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不過哥白尼早在1542 年末就因中風而癱瘓,臥病在床幾個月後於 1543 年 5 月 24 日去世,享年 70 歲。傳說在他死的當天,才拿到了一份他的《天球運行論》。 據說他從昏迷中醒來,看著他的畢生心血終於付梓,然後平靜地死去。 他的那本今天收藏在哥白尼母校,克拉科夫的亞捷隆大學圖書館中。

天球運行論是本大部的書,共有六卷,第一卷主要論太陽居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都繞太陽運行。第二卷則是球面天文學與天體的視運動,卷末附有恆星位置研究與以黃經、黃緯為內容的星座描述表。第三卷討論地球的公轉以及歲差、與黃赤交角變化等問題。第四卷則是討論月球的運行和日月食。第五卷與第六卷的主題是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五大行星從地球看到的軌跡。哥白尼有意地模仿托勒密大成的格式,隱約有取而代之的味道吧。哥白尼與托勒密一樣都不是偉大的天文觀測家,他努力將最新的觀測結果放進他的巨著中,但影響有限。有些坊間的通俗讀物號稱,哥白尼提出日心說是單純就是因為觀測結果支持日心說,反對日心說的人都是出於非科學的動機,這種說法完全與事實不符,大家千萬別相信。

現代的讀者可能會好奇,哥白尼怎麼回應當時的人反對日心說的依據呢? 在天球運行論的第一章裡,哥白尼針對兩個反對日心說的論點有所回應,第一個是關於為什麼我們不會被地球自轉拋到一邊。 第二個是關於恆星視差的缺失。哥白尼用一個非常簡單的答案回答了第二個問題。 它們太小而無法測量。 這是正確的答案。要等到1837年德國天文學家貝索爾才第一次觀測到這個效應。哥白尼當時連望遠鏡都沒有,當然是不可能看到視差的。至於第一個問題,牽涉到整個物理學的架構,哥白尼顯然也無法回答,有趣的是他反問了一個問題:如果我們不能相信地球在自轉,我們怎麼能相信那些在無限遠距離的恆星和可能無限重的物體每天都在移動呢?而且還是以驚人的速度繞著地球一圈呢!通過問這個問題,哥白尼放棄了古老的天球概念,因為根據天球理論,那些恆星不應該移動,而是附著在天球上。有趣的是,書名De revolutionibus orbium coelestium中的orbium 明明就是拉丁文的球,所以我們可以想看,並沒有完全掙脫亞理斯多德物理學影響的哥白尼,應該常常有身陷泥沼之感吧!


這本書對專業的曆算家很快就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威田堡的天文學家萊茵侯德(Erasmus Reinhold)後來根據哥白尼的天球運行論的設計計算,編纂了一套新的天文表,稱之為條頓星表(The Prutenic Tables)於 1551 年出版。背後的金主是原來的條頓騎士團團長,後來改信路德派新教的普魯士公爵
阿爾布雷希特(Albrecht von Preußen,1490-1568)。正是通過這個星表,哥白尼才真正被視為與托勒密可以相提並論的一代宗師,他身為曆算家的聲譽才算得上傳遍全歐,特別是在德語圈中。條頓星表也讓哥白尼計算天體位置的方法在整個神聖羅馬帝國內廣為傳播,最終取代了天文學家和占星家使用了 300 年的阿豐索星表。 耶穌會教士克拉維斯(Christopher Clavius)統籌教皇葛利哥里十三世推行的曆法改革時,就分別參考了萊茵侯德的條頓星表和哥白尼的著作作為基礎。克拉維斯是利瑪竇的老師,所以這些曆學技術也隨著耶穌會傳教士傳到東亞。葛利哥里曆在1582年頒布時,哥白尼都已經過世將近四十年了!

哥白尼的天球運行論雖然被譽為科學史上的偉大著作,但是除了第一章以外,其他部分,除非是像萊茵侯德這樣實際從事曆算的讀者,否則整本書簡直像天書一樣。所以匈牙利作家亞瑟·科斯勒(Arthur Koestler,1905-1983)在《夢遊者》(The Sleepwalkers: A History of Man's Changing Vision of the Universe)寫道:“《天球運行論》雖然過去是、現在仍然是最暢銷的書,但其實沒人(真的)讀過!”他是在愛丁堡皇家天文台閱讀了一份附有完整註釋的副本後有感而發,該副本以前由萊茵侯德所擁有。科學史專家歐文·金格里奇受到這段話的啟發,發願要來檢驗科斯勒的說法,他研究了這本書所有的前兩個版本,分別於 1543 年和 1566 年在紐倫堡和巴塞爾出版是由誰擁有,而擁有者是否讀了這本大部頭的書,有讀的話又是讀了哪些章節。

 

金格里奇還記錄了這本書被審查的地點和方式。 由於金格里奇的努力,對天球運行論的研究和編目比任何第一版歷史文本,(除了原版的古騰堡聖經之外,)都要完備。他將他對哥白尼的巨著《天球運型論》進行了長達三十年的個人調查。總結成《無人閱讀的書》(The Book Nobody Read)於2004 年出版,該書及其背後的研究為他贏得了 1981 年獲頒波蘭政府的功績勳章。金格里奇表明,當時幾乎所有主要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都擁有並閱讀了這本書。 然而,他對眉批的分析表明,他們幾乎都忽略了本書開頭的宇宙論,只對哥白尼在後面幾章中提出,不需要使用等距等速離心點的新行星運動模型感興趣。

通俗讀物常給人一個印象,好像哥白尼的學說一問世,馬上就遭到羅馬教廷鐵血鎮壓。其實這並非事實。哥白尼的新理論並沒有馬上遭到天主教會的壓制,反倒是新教的路德與喀爾文對哥白尼口誅筆伐,不遺餘力。哥白尼的書要等到出版以後將近七十三年才遭到天主教會查禁。當時歐洲政局動盪,他的書是遭到池魚之殃。其中曲折在這裡要說個分明。

 

天主教陣營中,最早出面反駁哥白尼的是聖宮總督(即天主教會的首席審查員)道明會出身巴托羅謬·斯皮納(Bartolomeo Spina)。由於道明會是亞理斯多德主義的大本營,他會反對顯然不足為奇。但隨著 1546 年斯皮納的去世,這差事就落到了他的朋友、著名的神學家兼天文學家同樣也是道明會出身的佛羅倫薩聖馬可修道院的多米尼加喬瓦尼·瑪麗亞·托洛薩尼(Giovanni Maria Tolosani)身上。 托洛薩尼寫了一篇關於改革曆法的論文(天文學將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並參加了第五次拉特蘭理事會討論此事。 1544 年,他獲得了一本《論天球運行》。他對哥白尼的主張的駁斥出現在他的著作《論聖經的真理》的附錄中。

 

托洛薩尼竭力表明哥白尼的日心說是荒謬的,因為它在三個要點上未經證實且毫無根據。第一個問題是哥白尼假設了地球的運動,但沒有提供可以推斷出這種運動的物理理論。 依照亞理斯多德的學說,沒有一個運動沒有原因,顯然哥白尼完全沒有提到地球自轉與公轉的原因,也沒有提供運動的動力從何而來,當然這是因為當時沒有人意識到對哥白尼的日心說會導致對整個物理學的重新思考。另外一點是即使到了文藝復興時期,天體的運動與地表的各種現象是截然不同的兩回事,所以托洛薩尼的反駁也不能算是沒有道理。再來,托洛薩尼指責哥白尼的思維過程是逆向的。他指責哥白尼是先畫靶,再射箭。先提出了他的假設,然後尋找能夠支持它的現象,而不是觀察現象然後出規則。不過反過來說,托勒密系統也是先有理論,再回頭用觀測結果來支持,這個指責顯得有點無力。最後他對哥白尼日心說的批評,是攻擊他混淆了低等與高等的學科。在當時,天文是與算術,幾何,音樂合稱四藝的高等學科,而與具體的風火水地四大組成的物質相關的學問則是被當作是模糊而又缺乏條理的學科。托洛薩尼指責哥白尼出自天文的動機而提出日心說,由此推論地球會公轉與自轉這種屬於物理的主張,破壞了當時的整個知識體系。其實哥白尼對於亞里斯多德的運動學說也提出了修正,但是在還沒有發展出完整的力學以前,哥白尼面對許多問題也是束手無策,這些內容要請各位參考一下阿文之前寫的慣性溯源(中):衝破亞里斯多德的網羅,就不在此詳述了。

 

總體而言,天主教會對哥白尼日心說的態度是頗為冷淡,因為大部分看得懂的人只對曆算有興趣,而不管地球還是太陽是運動中心,總歸使用時還是要以地球為基準。天主教會也不是從一開始就採納亞里斯多德的整個知識系統當作是它的教義,在湯瑪斯 阿奎納成功調和天主教教義與亞里斯多德思想之前,天主教會對亞氏思想還是懷著相當警戒的態度。所以持平地講,天球運行論問世後三,四十年間,天主教會並沒有對日心說做出強烈的反應。

 

但是與羅馬天主教會針鋒相對的抗議宗可是來勢洶洶。甚至在 1543 年《天球運行論》出版之前,其中心論點的謠言就已經流傳開來,抗議宗的領導者馬丁路德在 1539 年就嚴厲地抨擊過日心說。他被引述說:…………。人們聽信了一個新貴的占星家,他力圖證明地球在旋轉,而不是天空或蒼穹,太陽和月亮……這個傻瓜想扭轉整個天文學; 但聖經告訴我們 [約書亞記 10:13] 約書亞命令太陽靜止不動,而不是地球…………..

 

路德向來以口無遮攔而聞名,也許大家會以為這只是他個人的反應,但是事實並非如此。路德的左右手腓力·墨蘭頓也對日心說口誅筆伐,不餘遺力。 1541 年 10 月 16 日,墨蘭頓從 萊克提斯本人那裡收到了 Narratio Prima 的第一頁後寫信給Burkard  Mithobius(費爾德基希的物理學家和數學家),譴責該理論並呼籲政府對其進行壓制。在天球運行論出版六年後,他還出版了 Initia Doctrinae Physicae,在書中提出了拒絕哥白尼主義的三個理由,他的三大理由分別是“感官的證據、科學家千年的共識和聖經的權威。

 

當路德派大力譴責哥白尼的理論時,新教的其他派別可沒有落後。加爾文在他的《創世記註釋》中率先譴責所有聲稱地球不是宇宙中心的人。他以通常引用詩篇九十三篇第一節的方式解決了這個問題,並問道:“誰敢將哥白尼的權威置於聖靈的權威之上?”當加爾文的繼承者Turretin (1623-1687)提出了他的神學綱要,他在其中從大量的聖經文本中證明了天、日、月在地球上運行,地球在地球上靜止不動。當他寫書時牛頓正在著手寫他的鉅著: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呢。在英國,在清教史中非常有名的約翰歐文博士宣稱哥白尼系統是“與聖經相反的虛假和武斷的假設”。甚至連創立衛理公會的約翰衛斯理(1703-1791)居然也宣布日心說這種觀念“趨向於不信”呢。所以先前提到日本曆學家對日心說的冷淡態度,一點都不足為奇呀。

 

根據歷史學家羅伯特·韋斯特曼(Robert Westman)的說法,《書信 Epistolae》,也稱為 Opusculum,表明哥白尼和萊提克斯認識到他們對地球運動的主張與聖經經文之間存在著衝突,而他們也嘗試發展出調和聖經經文與日心說的系統性的立論。萊提克斯認為,聖經使用語言是用易於被廣大讀者理解的術語編寫,堅持採用字面含意的解經法其實是不必要的,這在古代教會早就普遍接受這種較為有彈性的解經法。但萊提克斯可能還是避免出版這部作品,以避免激怒更保守的基督徒,像是他的上司如墨蘭頓。因為”唯獨聖經(Sola scriptura)是抗議宗最核心的主張。萊提克斯後來因為爆發性侵男學生的醜聞而亡命天涯,讓新教領導階層接受日心說的企圖自然也就隨風消散了。

 

那麼哥白尼的學說何時才被羅馬教會給查禁的呢?說來這一切得從布魯諾事件說起。布魯諾(Giordano Bruno ,1548 – 1600)是義大利的道明會修士出身的自由思想家。 1584 年,布魯諾發表了兩篇重要的哲學對話,其中他反對天球,在他的無限宇宙充滿了一種物質——“純淨的空氣”、以太或精神——對天體沒有抵抗力,在布魯諾的觀點,而不是被固定的,在他們自己的推動力(動量)下移動。 最引人注目的是,他完全放棄了分層宇宙的想法。 地球只是一個天體,太陽也是。 宇宙包含無數類似太陽的恆星,周遭一定也有其他智慧生物居住的居住世界。上帝與無限宇宙的某一部分沒有比任何其他部分更多的特殊關係。 根據布魯諾的說法,上帝在地球上和在天堂中一樣存在,是一位內在的上帝,它本身包含了存在的多樣性,而不是存在於遙遠的天堂。後世有人認為他是所謂的泛神論(Pantheism),有人認為他是萬有在神論(Panentheism),還有人主張他是泛自然神論(pandeism),總而言之,他的想像力嚇壞的當代所有的宗教權威,天主教會容不得他,各個新教派別也容不得他,所以最後他落腳在威尼斯,因為當時威尼斯是商業中心,對各式思想都加以包容,所謂和氣發大財是也。但是布魯諾最後居然被威尼斯當局給出賣了!1593 年 2 月他被送往羅馬。在漫長的審判期間,他在羅馬被監禁了七年。 羅馬教廷對布魯諾的這些指控是:

(一)持有與天主教信仰相悖的觀點,發表反對天主教及其教職人員的言論;

(二)對三位一體、基督的神性、道成肉身持有與天主教信仰相悖的觀點;

(三)對耶穌是基督持有與天主教信仰相悖的觀點;

  (四) 對耶穌之母馬利亞的童貞持有與天主教信仰相悖的觀點;

(五)對變體和彌撒持有與天主教信仰相悖的觀點;

(六)聲稱存在多個世界及其永恆,相信輪迴和人類靈魂轉世為野獸,並且施行魔法和占卜。

 

他的審判由樞機主教貝拉明監督,貝拉明要求布魯諾完全放棄教廷指控的各樣異端思想。布魯諾堅持不肯,當時的作法是放棄異端思想可以饒你不死,但是會被囚禁終生。所以到了1600 年 1 月 20 日,教皇克萊門特八世宣布布魯諾為異端,宗教裁判所判處死刑。根據布雷斯勞的加斯帕·肖普(Gaspar Schopp)的紀錄,據說他對他的法官做出了威脅性的手勢並回答說:

 

“Maiori forsan cum timore sententiam in me fertis quam ego accipiam   也許對我宣判的你比被宣判的我感到更大的恐懼!“

 

他很快被移交給世俗當局,並於 1600 年 2 月 17 日在羅馬中部市場廣場上被綁在火刑柱上燒死。他的骨灰被傾倒在台伯河裡。布魯諾的所有作品都在 1603 年被列入禁書目錄(Index Librorum Prohibitorum 英文:List of Prohibited Books)。天主教百科全書 (1908) 斷言,“布魯諾不是因為他為哥白尼的天文學系統辯護,也不是因為他的多個居住世界的學說,而是因為他的神學主張,譬如基督不是上帝而是一個異常熟練的魔術師,聖靈是世界的靈魂,魔鬼最後也會得救等等的奇言異論都足以致命。這個說法顯非托詞,而是相當中肯的事實。與其說布魯諾是因為日心說而被處死,不如說,日心說是被布魯諾給拖累。

 

但是隨著神聖羅馬帝國內新舊教緊張情勢的升高,日心說既然被新教打成違背聖經的邪說,原本相對溫和的天主教會只好加碼。1616 年 3 月,羅馬天主教會發布了一項法令,暫時把天球運行論放進目錄,直到它可以“糾正”,理由是所謂的畢達哥拉斯學說,即地球運動而太陽不運動 是“錯誤的,完全反對聖經”。 同一法令還禁止任何為地球的可動性或太陽的不動性辯護的作品,或試圖將這些斷言與聖經調和的作品。有趣的是,後來在英國引起軒然大波的達爾文的作品倒是從未被包括在內。禁書目錄是教皇保祿六世於 1966 年 6 月 14 日才被正式廢除。

 

說到這裡,讓阿文老調重彈一番。在介紹礦物學之父阿格里科拉的時候,阿文提到文藝復興,航海冒險事業的盛行,宗教改革與科學革命這四件事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文藝復興使得人文學者熱衷重新發現古代文本,也帶動了印刷術的發明,使得思想傳播如野火一般迅速,全歐各地的人文學者以拉丁文通信,營造了一個國際學術社團。而航海事業的盛行促使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挑戰了古典的世界觀,這都是哥白尼能夠踏出關鍵一步的因素,至於宗教改革與科學革命之間的愛恨糾葛,那就更是一言難盡了。只是阿文希望大家能用更寬廣的視野來看待科學,而這篇短文能減少大家對科學革命的誤解,這樣阿文就心滿意足了。

 

參考資料

(一) 中文 英文 德文 波蘭文維基相關條目

(二) O'Connor, John J.; Robertson, Edmund F., "Nicolaus Copernicus", MacTutor History of Mathematics archive, University of St Andrews

(三) Rabin, Sheila, "Nicolaus Copernicus", The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Fall 2019 Edition), Edward N. Zalta (ed.), URL = <https://plato.stanford.edu/archives/fa ... 9/entries/coperni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