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坊將軍?不,是天文將軍!(上)
- 阿文開講
- 撰文者:高崇文
- 發文日期:2022-03-08
- 點閱次數:5934
阿文從小就喜歡看俗稱「強巴拉」的日本時代劇。在台灣最常看到的莫過於松平健主演的「暴坊將軍」了。尤其那首搭配殺陣的配樂更是膾炙人口,只要聽到這段音樂,就是惡人要倒大楣的時候了。將軍大喊一聲「制裁」,惡貫滿盈的惡棍就被將軍身旁的高手給宰了,這時真是大快人心,看完之後通體舒暢。這個三不五時就微服出巡的幕府大將軍是真有其人,他就是被稱為德川幕府「中興之祖」的第八代將軍-德川吉宗。不過歷史上的吉宗,既不像松平健長的這麼帥,更沒有微服出巡,四處打抱不平,但是他大刀闊斧改革幕政,讓原本腐化不堪的德川幕府又恢復原有的綱紀,所以德川幕府又多撐了一百多年才退出歷史舞台。但是歷史上真實的八代將軍為什麼會以俠客形象出現在現代的螢幕上?為什麼他能一清之前的幕府將軍掃不掉的沉痾宿疾,讓幕府振衰起弊呢? 說起來都跟他不平凡的將軍之路有關,這得讓阿文從頭講起了...
初代將軍德川家康在1603年在江戶建立幕府時,就安排好讓三男秀忠繼承將軍之位,但是他擔心萬秀忠的子嗣以後萬一斷絕,會危及德川家的政權,特地將九子德川義直封到尾張,十子德川賴宣封到紀伊,分別成立了尾張德川家與紀州德川家。他特地在生前便明定,若是本家(將軍家/德川宗家)沒有子嗣可以繼承將軍之位,便從義直的尾張德川家與賴宣的紀州德川家當中選出下任將軍繼承人。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與家康十一子德川賴房感情融洽,便將賴房的水戶德川家也提昇進來,因此這三家被稱為御三家,但是水戶德川家的子弟並無將軍繼承權。大家在螢幕上常看到的水戶黃門,其實就是水戶德川家第二代藩主光圀。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八代將軍德川吉宗出身於御三家中的紀州德川家。他是紀州藩二代藩主德川光貞的第四子。由於母親身分低賤,所以他年幼時是由紀州藩家老加納政直來撫養,直到他滿五歲時,才帶回去給光貞。加納政直的次子加納久通與吉宗情同手足,後來成為他最為信賴的得力助手。由於吉宗並非成長於深宮內院,幼年時常在野外遊玩,親身體驗鄉間生活,因此對一般人民的生活和民生疾苦有第一手的瞭解。他天生性格豪邁,甚至有點粗野,所以被周遭的人稱為「暴れん坊」,意思是橫衝直撞,愛吵架的人。這樣與眾不同的身世和經歷造就了他活潑好動的性格,也造就了他日後獨特的作風和獨到的眼光。這正是他之所以能開創治世的關鍵。
吉宗雖說是御三家中紀州藩藩主的兒子,然而他上有大哥綱教,三哥賴職,(二哥次郎吉早世),原本與藩主一職無緣。吉宗在十二歲時隨父親到江戶。他在江戶赤阪的紀州藩的江戶藩邸舉行元服儀式,因為不是長子,不能冠以德川之姓,因此取名為松平賴方。回到和歌山城後,他的父親光貞隱居,長子綱教繼任家督和藩主職位。大哥綱教娶了第五代將軍德川綱吉的獨生女鶴姬,所以紀州藩上上下下都期待膝下無子的綱吉能收養女婿綱教成為養子,日後成為將軍,而紀州藩則由賴職繼承。但是這樣的如意算盤卻在寶永元年(1704年)賴方的長嫂,將軍的女兒鶴姬離世而破滅。緊接著不幸的事接連發生在紀州。寶永二年(1705年)五月,長兄綱教也因病急逝,享年三十九。賴職接任和歌山藩第四代藩主。而綱吉只能收養與向來與自己關係不佳的侄子,甲州藩藩主德川綱豐成為養子。綱豐改名為家宣。沒想到就在綱教過世後三個月,隱居的光貞也過世了,而從江戶趕回和歌山的賴職居然在回到和歌山城後沒多久暴斃,享年二十五!所以賴方就在命運之神的引導下,成了紀州藩的第五代藩主。拜受當時將軍的偏諱,改名吉宗,連姓也改成德川,成為我們口中的德川吉宗了。
吉宗是個幹勁十足的年輕藩主。他積極推動各項藩政改革,雖然紀州在寶永4年(西元1707)10月初4日發生了日本有記錄以來最強烈的地震,寶永大地震,但是在吉宗的努力下,藩的財政逐漸回復,他也成為備受肯定的名君。就在他成為紀州藩藩主四年後,五代將軍死了,六代將軍德川家宣與吉宗關係並不熱絡。但是沒想到家宣在位只有短短三年就一命嗚呼,家宣年僅三歲的兒子家繼成為第七代將軍。四年後,孱弱的家繼夭折,事起突然,一時之間幕府慌了手腳。當時七代將軍的生母支持的是尾張家的德川繼友,但是六代將軍的正室則是看上吉宗。就在一番爾虞我詐的宮廷鬥爭後,德川吉宗終於站上了權力的巔峰,時年三十二歲。當時是西元1716年,康熙五十五年。天皇也將年號從正德改成享保。由此展開了二十九年的治世。我們熟悉的「暴坊將軍」就是這麼來的。十八世紀初的日本,在享受了超過百年的和平歲月後,經濟非常繁榮,燦爛的元祿文化更是在各個領域開花結果。但是繁榮的背後是幕府的綱紀廢弛,財政接近破產,這都有賴年輕的吉宗來整頓。而吉宗也的確不負眾望,推動一系列的新政,德川家的天下才能一路又延續了一個半世紀。
吉宗將軍除了靠一己的毅力來刷新吏治,整肅綱紀之外,也借助各樣人才來幫助自己來推動各項改革,時代劇常露臉的大岡忠相就是他親手提拔的。但是時代劇沒告訴觀眾的是,豪邁的吉宗其實學問還挺不錯的,但是他對和歌之類的風花雪月的學問沒什麼興趣,反倒是對天文曆算這種有益民生的實學頗為喜愛。他當上將軍後,自己設計了簡單的天體和天文儀器等實用的觀測設備,並在江戶城的吹上花園中觀測天體。吉宗除了自己學問不錯以外,也很喜歡與飽學之士交遊,而且還會邀請他們來為幕府效力。當他當上將軍的隔年(享保2年1717年)就下令勘定奉行大久保忠位製作新的日本地圖,但是他受不了幕府官僚拖拖拉拉慢吞吞的作事風格,享保四年(1719年)他乾脆直接召見幕府的學者建部賢弘(1664-1739),請他出馬來著手製圖。建部賢弘是算學大師關孝和的得意弟子,尤其擅長計算圓周率,他能算到周周率到四十一位數。他比尤拉早十五年提出用反三角函數展開來求圓周率呢!建部賢弘得到吉宗親自下的命令,展開日本新地圖的製作,他利用交會法確定了兩百零三個地點的確切位置後,1723年終於大功告成。這幅圖被稱為是享保日本圖。所謂交會法是多點測量單一目標的相對方位,再利用三角學來決定距離的方法。這自然是多虧了建部賢弘高超的數學能力才有辦法完成這項製圖大業。
吉宗本身除了對學問頗為熱心,而且還蠻謙虛的,不懂的事情會不恥下問,早在1719年,吉宗就委託長崎天文學家西川如見(1648-1724)詢問旅居長崎的荷蘭商人關於潮汐、日月食和天體運動等方面的問題,但是沒有得到滿意的回答。吉宗既然對天文曆算有興趣,自然曾向身旁的建部賢弘詢問相關的知識。生性喜歡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吉宗,對於日本曆法多有質疑,建部賢弘當然招架不住這個好奇心旺盛的年輕將軍,後來索性就把自己的得意門生中根元圭推薦給吉宗。其實中根元圭(1662-1733)比建部賢弘稍長,元圭是他的字,本名是中根璋。通称丈右衛門。中根出身於近江国浅井郡。但是他長期住在京都的白山町,所以被稱為白山先生。他早年的著作包括『新撰古暦便覧』『三正俗解』『授時暦図解発揮』。 中根在音楽理論上也頗有貢獻。他在研究雅楽與俗楽音階的關係、1692年他寫了『律原発揮』,提出利用2的十二方根當作音階的比例,這就是當代有名的十二平均律。中根元圭在建部賢弘推薦下,有了直接上書進言給將軍的機會。吉宗與中根元圭討論起和漢曆法的優劣,自然也透露了他對當時貞享曆並不滿意,有心推動制作新曆,這卻引發了東西交流史上的一樁大事。這得話說從頭,容阿文我細秉...。
原本編制曆法的工作本由朝廷的陰陽寮負責,由於忽必烈曾經試圖征服日本,所以日本朝廷並沒有採用在忽必烈手下任官的郭守敬所造的授時曆,而持續使用從渤海國傳來的宣明曆。後來因為任職於幕府的渋川春海(渋是澁的簡體,只在日本使用)基於元朝的授時曆,並考慮了日本與中國的里差(經度差)以及自授時曆制定以來迴歸年長度的變動,並通過參照從中國運來的天文書籍《天經或問》獲取必要的西方天文知識,最終完成了日本獨自的曆法,並命名為大和曆。
在這裡順便提一下『天經或問』這本書。它是游子安(游藝,子安是他的字)的原創作品。當時的中國天文文獻大多討論如何計算曆法,而這本書是一本以西方天文學為基礎的天文學的初級但一般性的書籍。可以說,這是日本人在與世隔絕後,第一本接觸到西方天文學的書。渋川春海就是從這本書中才注意到了太陽近日點的運動。
相對之前的武家政權,江戶幕府對於曆法顯得格外熱心,再加上有渋川春海這樣積極推動改曆的幕吏,所以幕府最終從貞享二年(1684年)開始使用大和曆。依照當時的年號而稱它稱為貞享曆。江戶幕府為改曆特地設置了曆法研究機構『天文方』,渋川春海也因其改曆功績,於貞享元年十二月一日(1685年1月5日)到天文方就任「天文職」,俸祿250石,這個職務還是世襲的。這段故事近年還被拍成電影”天地明察”。幕府在隔年在牛込藁町設置了司天台,元禄2年(1689年)遷到本所、元祿14年(1701年)又遷到神田駿河台。由天文方運用管理。
渋川春海於1711年退休隱居,將天文方、渋川家家督傳於長子澀川昔尹。然而1715年5月昔尹急逝,當時已重病的春海出面指定侄子渋川敬尹為繼位者。春海於當年11月逝世。春海過世後,幕府就失去了精通曆算的能手。所以當八代将軍徳川吉宗知道清朝當時採用的暦法(稱為時憲暦)其實是依據耶穌會傳教士所帶來的技術所制定的時候,他也想要採用類似的新曆。但是當時的天文方渋川敬尹還是個新手,所以他徵詢了中根的意見,卻得知當時日本根本看不到西洋最新的天文著作,而擋在前頭的卻是一堵極為牢不可破的牆!
原來早在第三代將軍家光在位時,幕府就禁止西洋傳教士的著作輸入日本,甚至連西洋傳教士的天文學著作也在禁書目錄上榜上有名,所有與基督教相關的著作,連明清學者撰寫的漢文書籍也難逃毒手,這就是惡名昭彰的寬永七年頒布的禁書令。這比寬永十年發布,後世稱為第一次鎖國令還早呢。不但如此,而且這個禁令一開始就非常嚴格執行。幕府在長崎設立了”書物改役”專門審查進口的書籍。在第一批查禁的書籍之中,利瑪竇的著作就赫然入列,連他翻譯的幾何原本也被禁了。值得注意的是有一本『天問略』是西洋傳教士Emmanuel Diaz (1574-1659)與李之藻合撰,以托勒密系統為主的天文學書籍,裡頭提到伽利略的觀察結果,這本書也被禁了。『天経或問』在延寶年間輸入日本,還是靠當時的擔任書物改役的南部草寿(1637-1688)批准才躲過被禁過的命運,這可能是因為南部草寿與長崎天文學家小林謙貞(1601-1683)的好交情才達成的。
幕府原本以為用這種堅壁清野的做法就搞定了,但是1685年F. Furtado與李之藻合著的『寰有詮』被長崎聖堂的祭酒向井元成舉發,他指出這本表面看來只是討論亞里斯多德的『論天』(De coelo et mundo)看似無害,但是其實裡頭包藏有宣揚基督教的內容。幕府得知後大怒,不但加大查禁的力道,而且把向井元成從臨時加派的書物改役一職晉升為直屬長崎奉行的官職,還讓他的子孫世襲這個職務!從此以後,不要說西洋的著作,連中國的地方志也因提到與過去傳教士相關的段落而被禁呢。像『天経或問後集』在貞享4年(1687年)輸日就被禁了。
由於這麼嚴厲的禁書令,讓日本的學者就像啞子吃黃蓮有苦難言。明明知道一批批西洋傳教士從西歐帶來最新的天文知識來到鄰國,大清的學者能夠自由自在地向他們學習,但是自己卻礙於國法,無法一睹為快,真的是鬱悶之至。中根元圭當然也不例外。由於江戶幕府是一個非常保守的官僚機器,除非是非常有爭議性如第五代將軍的「生類憐憫令」,否則少有後代將軍敢去改變先代將軍頒布的法令,更何況寬永禁書令與德川幕府的國策有密切相關,所以一般人自然不敢置喙。
所以當中根元圭發現這位百年難得一見的有為將軍有意改曆時,便大膽地向吉宗進言,說如果再這樣禁止來自漢文的翻譯書籍進入日本,那麼日本學者的研究實在難有進展。對科學並不陌生的吉宗對其中的利害自然了然於胸,他很明快地宣布只要書中沒有宣傳基督教的教義,都可以引進。這就是享保五年(1720)的禁書緩和令。此令一出,馬上就有19種書籍被解禁。其中就包括《天學初函》叢書「器篇」的《圜容較義》、《渾蓋通憲圖說》、《測量法義》、《測量異同》、《簡平儀說》、《勾股義》、《幾何原本》、《同文算指》、《泰西水法》和「理篇」的《職方外紀》、《交友論》。這就是說,除《表度說》和《天問略》外,《天學初函》叢書「器篇」的書籍全部解禁。自此以後各類漢譯西方科學書籍大批湧入日本,於是興起了一門專門研究西方科學成果的新學問——「蘭學」。在天文、地理、醫學、農業和物理等領域,接連湧現出一大批方家。自然地,天文學的研究也開始注入了活水。
享保6年(1721年)中根元圭前去江戸晉見吉宗。他談吐不凡,舉止優雅,吉宗非常賞識他。所以吉宗就請他負責將在享保十一年(1726年)運入日本的大清學者梅文鼎畢生心血,《曆算全書》(76卷)加以訓譯,中根花了七年工夫才在1733年(享保十八年)完成《新寫譯本曆算全書》。除了開放西方科學著作入日之外,吉宗也沒忘記改曆的初衷。他在享保十七年派中根元圭到下田測量太陽以及月亮的位置,想要了解貞享曆與當時天象之間的誤差,但是中根在隔年完成訓譯梅文鼎的著作後就以七十二高齡過世了。少了中根,吉宗推動改曆少了一個得力助手,步伐自然放慢了。
1721年,天文方的渋川敬尹向幕府申請佔領築地木堀町500坪的土地,並將天文台從駿河台搬遷,以加強觀測系統,但五年後渋川敬尹突然去世,享年31歲。他的嫡子才十歲,所以幕府安排讓渋川春海的高弟遠藤盛俊的門人入間川重恒成為渋川家的養子,改名為渋川敬也,改曆的難度又加深了。不過到了1744年,經過多年的籌備,一座新的天象台終於在江戶建起來了。靠著先進的儀器,幕府的天文官們得以修正當時曆法中的誤差。隔年1745年(延享二年),吉宗辭去將軍職,由長子德川家重繼任征夷大將軍一職。但是政權仍由吉宗掌握。這樣的安排是因為家重有口吃的毛病,而吉宗次子宗武文武雙全,深得人心,吉宗擔心禍起蕭牆,所以把將軍一職提早交給家重,以免生亂。
延享三年(1746年),成為大御所的德川吉宗任命當時的天文方長官渋川則休為改曆御用。終於開始著手改曆。然而渋川則休卻表示自己能力不足,需要幫手,因為渋川則休(1717-1750)雖然是第3代天文方渋川敬尹的嫡男,但是在他10歳的時候父親就突然辭世,他年紀太小,沒辦法繼承,所以由渋川敬也繼承天文方。則休則成為渋川敬也的養子。不料敬也在一年後也過世了,無奈之下,他在11歳成為第五代的天文方。由於父親和養父早逝,曆法改革工程繁重,渋川則休當即表示自己對曆法缺乏經驗。 因此,次年1月20日,幕府任命熟悉天文和測量的西川正休為天文方來指導渋川則休。(西川正休(1693-1756 )是西川如見的兒子,他在享保十五年出版了『天経或問』訓讀本大受歡迎,他原本在江戶教授天文學,但在 元文五年(1740 年)他被召喚到江戶,成為江戶幕府的御家人,在寺社奉行轄下奉公。後來在江戸城内吹上御苑的天文觀測儀器由他負責。)而且在西川正休上任三天後,吉宗將天文方的直屬上司從寺社奉行改成若年寄,若年寄可是幕府中僅次於老中的重要職務,這表明了吉宗極力支持改曆的工作。西川正休與渋川則休就著手準備改暦的工作、遠藤盛俊的學生,仙台藩的戸板保佑(1708-1784)、年輕的新庄藩的安島直円(1732-1798)後來也參與其中。改曆工作終於在吉宗的堅持下展開了。
寛延2年(1749年)11月、渋川則休與西川正休正式接受了改暦的命令、翌年2月27日則休到京都與朝廷的陰陽頭土御門泰邦(1711-1784)協議改曆的事務。但是天不從人願,接下來發生一系列的變故,讓吉宗的西洋式新曆大夢終歸泡影!一開始是桜町上皇於四月二十三日過世,讓改曆事業臨時喊煞車。則休無奈於六月回江戶,不料年輕的則休卻在八月底一病不起,享年只有三十四歲。雪上加霜的是寶曆元年六月二十日(1751年7月12日),德川吉宗因為腦疾病逝,享壽六十七歲。吉宗驟逝造成幕府的天文方在政治角力場上失去有力的靠山,結果讓隸屬朝廷的陰陽頭,土御門泰邦奪得改曆的主導權。雖然西川正休對西洋天文學在當時日本算是頭號專家,但是曆學卻非他所長,所以他在寶曆二年(1752)被幕府免職。
經過一番波折後,土御門泰邦主導制定了新曆。他在寶曆四年(1754)10月16日進奏暦法新書16冊。寶曆5年1月1日(1755年2月11日)宣布停用之前的貞享暦、開始採用寶曆暦,正式的名稱是寶曆甲戌元暦。土御門泰邦因此功績升了官成為正二位・治部卿。但是這個命運多舛的曆法用了八年後就出問題了。沒多久,就被迫修正,但是這樣還不夠,四十年後只好宣布再次改曆。這段故事曲折得很,就留給阿文下次再來好好說給各位看官聽了。
參考資料:
日文 中文 英文維基相關條目
江户幕府禁止輸入部分漢籍及其政策 1630-1720,坂西志保 著・徐克偉譯
(四)『天経或問』の刊本と写本 平岡隆二著
(五) 江戶時代の天文學(2) by 嘉數次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