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程躍遷導電復仇記

  • 科學家隨筆
  • 撰文者:林志忠(台灣陽明交通大學電子物理系)
  • 發文日期:2021-06-12
  • 點閱次數:1279

半導體工藝和工業改寫了半個多世紀以來的人類文明,是一個毋庸置疑更無需再論證的當前事實。有關半導體材料、物理及元件發展故事的報導,汗牛充棟,觸目皆是,讓人津津樂道。

英文一字“semiconductor”是1911年就從德文("halbleiter")翻譯過來的,意指導電性質介於金屬與絕緣體之間的一類材料。但是直到1931年,Wolfgang Pauli猶氣勢凌人地對知名物理學家Rudolf Peierls說:「科學家不應該研究半導體,它們極端骯髒污穢,誰曉得它們是否真正存在。」這則Pauli(又)犯大錯的故事,很多人聽過;眾人比較不熟悉的是以下的另一個故事。

半導體的「有用」來自於摻雜(doping),摻雜帶來了雜質導電(impurity conduction)特性。諸多情況下,雜質導電呈現出變程躍遷(variable-range hopping,簡稱VRH)的導電過程。實驗上,雜質導電是1950年美國普渡大學洪朝生和J. R. Gleissman(Physical Review 79, 726 (1950))在鍺晶體的低溫傳輸(輸運)測量中首先發現的。理論方面,N. F. Mott在1960年代初期提出了著名的變程躍遷導電公式,預測維度為d的樣品的電阻率(r)對溫度(T)的變化關係為:。Mott的理論未考慮無序(disordered)情況下的電子—電子作用(electron-electron interaction)效應,因此在費米能級(Fermi energy)處的電子能態密度為一常數。Mott的這一個理論預測非常成功,在許多材料中都廣泛看到了,包括在最近的奈米結構石墨烯樣品及二維材料中,都印證了其正確性。(半導體摻雜後,雜質的位置隨機分佈,因此相對於未摻雜的有序晶體而言,構成了一個無序系統。Mott因為對磁性和無序系統的電子結構的理論研究,與P. W. Anderson及J. H. Van Vleck,三人分享了1977年諾貝爾物理獎。)

1975年,蘇聯凝態物理學家A. L. Efros和B. I. Shklovskii(以下簡稱ES)兩人考慮了電子—電子作用在無序體系中的重要性,發現費米能級處的電子能態密度會被完全壓抑,形成一個軟能隙(soft Coulomb gap),進而大幅度改寫電阻率的溫度變化行為。他們發現,無論樣品的維度是一維(d = 1)、二維(d = 2)或三維(d = 3),電阻率對溫度的依賴都呈同一函數形式,即:。ES的理論提出之際,Mott的學術聲望如日中天,對兩人造成了極大的心理威脅。因此四年後(1979年),當ES出版他們的俄文專書《Electronic Properties of Doped Semiconductors》——後來成為了一本名著,迄今仍屹立不搖!——時,他們只在書中寫了一節電子—電子作用對變程躍遷導電公式的影響和造成的修正。

有趣的事發生在1984年,當ES專著的英文版問世之時。在英文版的序言中,ES兩人寫道,當年撰寫俄文版時,我們是如此地「膽怯」,但經過了這些年(ES理論發表之後的約10年間),有好些同行在理論和實驗兩方面,做了許多延續研究和開展,獲得了極多的成果與推進,因此我們現在覺得「義不容辭」,有必要在英文版中再加寫一章,提及他們的貢獻,討論能隙、雜質帶結構(impurity-band conduction)、和躍遷導電的(電腦模擬)問題。——端視電子關聯在不同材料中的作用強弱而定,Mott和ES的理論預測都正確,只是適用範圍(包括材料特性、摻雜程度、溫度區間等)不同。

至此,ES兩人想必自認終於吐了一口鬱悶之氣,公開演出一齣復仇記了!但可惜的是,能讀出這篇序言之「微言大義」的讀者,可能畢竟人數有限,因為專業著作的讀者,難免只是小眾而已。[i]

 

雜質導電相關文獻:

  1. N. F. Mott and W. D. Twose, Advances in Physics 10, 107 (1961).
  2. N. F. Mott and E. A. Davis, Electronic Processes in Non-Crystalline Materials, second edition (Clarendon, Oxford, 1979).
  3. A. L. Efros and B. I. Shklovskii, Journal of Physics C: Solid State Physics 8, L49 (1975).
  4. B. I. Shklovskii and A. L. Efros, Electronic Properties of Doped Semiconductors (Springer-Verlag, Berlin, 1984).

 

 



[i]ES兩人因對無序系統的導電特性的理論研究獲得了1986年Landau Prize,這是一項由蘇聯科學院頒發給在理論物理領域做出傑出貢獻的最高榮譽獎項。2019年,ES和Elihu Abrahams三人,因相同理由——對無序材料和躍遷導電的研究——共同獲得了由美國物理學會頒發的凝態物理領域最高獎項:Oliver E. Buckley Condensed Matter Prize。




延伸閱讀:
對壘半世紀:顆粒躍遷導電 vs 變程躍遷導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