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們
物理雙月刊的誕生
認識我們
投稿須知
使用規範
新知物理
物理新新聞
物理研究在台灣
Physics Today
APS News
歷史物理
讀歷史學物理
發現自然之美:諾貝爾物理獎
阿文開講
教育物理
豪豬開講
皮皮老師的物理心得
一張圖講科學
一家一枚(日本科學技術週間)
手作物理
Play-Create-Learn 紐西蘭科學與物理教育點滴
觀念物理
隨想物理
物理學家
封面人物
動漫物理
人文觀察
科學家隨筆
專業物理
物理專文
Physics Today 專文
APS NEWS 專文
粒子物理行
量子熊
量子熊動態
量子英雄傳說
量子足跡何處尋
電子雜誌
物理雙月刊
大氣的季節性標示了外行星存有生命
基廷(Charles Keeling)近期在美國夏威夷茂納羅亞火山(Mauna Loa, Hawaii)山頂上對二氧化碳所做的量測發現,這種溫室氣體的濃度自從1950年晚期之後數量上增加了30%,而在變化的趨勢上,他們也記錄到了,隨著北半球的樹木和其他植物從開花、繁茂到落葉、冬眠的過程,顯現出的一個波浪狀的季節變化曲線。如果有一個外行星能夠容身生命,而且如果它的轉軸也是傾斜的,那麼它的大氣組成也應該會隨著季節有所變化。那樣子的變化有可能經由遠距光譜法而被偵測得到?
Physics Today
拯救名畫大作戰︰膠帶撕不掉?把它溶掉吧!
翹首以待已久的你終於收到2018年4月號的《物理雙月刊》了,你把它放了在桌上,打算待會回來再看,這時,你赫然發現你媽要把它拿了來墊鍋子!
Physics Today
正子與電子的龜兔賽跑:正子激發磷光強度遠勝電子
一些金屬受到光束照射會放出電子,稱為光電效應;相反地,特定物質受到電子撞擊時會放出光子,稱為陰極激發光(cathodoluminescence)。能產生這種現象的物質便叫作陰極激發光材料,例如磷光體。老式電視(CRT)成像的主要原理就是陰極激發光,某些發光二極體(LED)、顯微鏡,還有閃爍偵測器的運作也和這種現象息息相關。CRT電視(圖片來源:123rf)
Physics Today
超臨界的過冷水
物質除了我們熟知的固態、液態、氣態外,從水的相圖中,我們還發現了其他的相態。舉例來說,在低溫高壓的條件下,數種穩定的固態晶體結構彼此間會發生固態–固態相變。一個25年前的理論預測了液態水在非常過冷的狀態下也有兩種截然不同的相結構。雖然實驗上已經找到這個兩種液態相存在的可能證據(請參閱Physics Today的2013年12月號第16頁),但是從未直接觀測到相變的現象。
Physics Today
地震?光纖報給你知
過去十年內,石油產業的研究員研發出一套叫做「分佈式聲學感測(DAS)」的技術,主要的概念是將一條光纖變成一串的壓力感測器,可以用來解決許多陸上和海上的油層成像的問題。
Physics Today
一種用噴的材料能夠翻新牆壁而在地震時拯救生命
添加水泥基底材料層能將建築物非結構部分的砌石牆(masonry walls)變得可彎曲而避免破裂
Physics Today
烏賊球狀水晶體中的漸進式折射率是怎麼變出來的
深海是一個昏暗的世界,照到海面下300公尺深的陽光量大約只是照在海面的萬分之一。烏賊的眼睛為了適應那些低光的深海狀況,已演化形成球形水晶體。從透鏡光學的角度來看,在固定透鏡半徑之下,球形透鏡的焦距是最短的;這使得相對於虹膜上成像的大小,球形透鏡最佳化了眼睛開口的尺寸。不像人類的橢圓形水晶體是透過改變眼球形狀來調整焦距,烏賊的水晶體焦距是固定的。烏賊是藉著移動水晶體來聚焦。然而球狀水晶體會產生球面像差,而且會隨著聚焦能力的增強,產生的像差會更形嚴重。
Physics Today
有冰山扔向白矮星
白矮星是如此的密緻,它相當於把整個太陽的質量塞到只有1%原半徑的空間裡去。任何比氦要重的元素若是到了白矮星,就會被它強大的重力拉到表面之下。所以當天文學者們在白矮星的光譜中瞄到像矽啦、鐵啦、或其他耐火元素的跡象,就會認為一定有甚麼東西在一直補充那些元素。基於那一類會變成白矮星的恆星也會擁有它的行星系統,所以一些白矮星很可能是藉著消耗它以前的小行星帶來做為補充那些比氦重元素的來源。
Physics Today
質子質量前所未有的精確量測
對一個基本常數的重新認定會對其他度量衡的量產生漣漪效應
Physics Today
一個對參數範圍的說明
「惰性微中子給了IceCube與其他微中子實驗吃閉門羹」(Sterile neutrinos give IceCube and other experiments the cold shoulder)是一篇刊登在2016年10月號《今日物理》(Physics Today)期刊第15頁的文章。這篇文章一部份的寫法需要澄清。
Physics Today
滑動的岩石如何因摩擦而熔解
當地震發生時會造成一組岩層滑過另一組岩層,兩者界面的岩石會因產生的摩擦熔解而形成一層液態的岩石,這個液態岩石層會使得後續岩層的滑動趨於平緩。岩層滑動時造成的1000-1500℃界面溫度是高過許多礦物的熔點。
Physics Today
用光與熵放牧DNA
在分析包括DNA在內的單個分子時,科學家需要使用流體的路徑來操控及輸送這些個體。他們使用「熵奈米侷限」技術,可以在流體管路內控制DNA與其他奈米尺寸的樣品的運動。科學家們也運用了在金屬中由光所激發的電子振盪所產生的電漿子來驅動這些分子的輸送;光引發的電漿子所產生的局域熱製造了熱梯度與流體運動將分子們向前推動。然而,要合併使用「熵奈米禁閉」與電漿子輸運一直是一個挑戰。「奈米禁閉」需要比目標分子迴旋半徑還要小的流體管道-對於許多DNA分子而言,這差不多是0.5微米-而運用電漿子流的輸運需用的管路高度卻要超過1微米。現在,丹麥技術大學的安德斯.克里斯坦森與他的同僚們已經成功的結合了這兩種技術。他們所示範的定向DNA輸送,打開了在現存微觀系統中對生物高聚物(biopolymer)光控操作的大門。
Physics Today
«
1
2
3
(4)
×
Close
×
Close
觀看帳號
編輯帳號
歷史訂單
退出
×
Close
登錄帳號
記住登錄資訊
登錄
忘記密碼
註冊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