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Feed
 砲利之道:從腓特烈大帝到拿破崙

砲利之道:從腓特烈大帝到拿破崙

今年又逢戊戌年,一講起戊戌年,大家第一個想到的一定是一百二十年前那場搞得天翻地覆的戊戌變法,跟隨之而來的戊戌政變。大清為何要變法呢? 因為在甲午一戰中大清的陸軍海軍都敗在鄰國日本手上。這個結果不僅嚇壞了清廷,連旁觀的西洋人也覺得非常不可思議,因為清廷之前的自強運動所推動的各項建設,就質與量上都勝過日本的呀!我們從小在教科書中讀到「自強運動」儘是貶抑之辭,但是最近讀到歐陽泰的大作「火藥時代」,讓阿文我對這場以追求「船堅砲利」的西化運動大大地改觀哪。既然如此,清廷到底是輸在哪裡呢? 歐陽泰認為龐大但效率低落的清國政府組織是主要的原因。所以戊戌變法自有它的道理,但是在歐陽泰的書中更關心的是,西歐的軍事力量是在什麼時候決定性地壓倒了世界其他文明呢,而西歐勝出的關鍵又是什麼呢? 前一個問題一般都以拿破崙在1798年征服埃及為分水嶺,至於第二個問題,可沒這麼簡單了。史學家針對這個問題有各式各樣的看法。歐陽泰個人認為關鍵在於從十八世紀中葉開始,當東方的諸帝國偃武息兵之時,西歐各國卻展開一連串的戰爭,從1740年開始的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緊接著七年戰爭,美國獨立戰爭,一路打到法國大革命所引發的歐洲各國與革命法國的戰爭等,這些戰爭引發了一場軍事技術的競賽,英國,法國,普魯士,奧地利等國都不斷地調整軍事組織,加強軍事訓練,努力製造性能更好的武器,使得西歐各國的武備在此時取得決定性的領先。歐陽泰特別強調歐洲之所以能在火藥製造與大砲設計取得關鍵性的發展,必須歸功於已經在西歐生根茁壯的強大的科學實驗傳統。各位看官別誤會,阿文在此可不是在重彈"科學救國"這種陳腔濫調,相反地,我們可以看到擁有一個成熟的科學傳統能夠在每個領域派上用場,而建立科學傳統靠的有慧眼的「伯樂」們以及順暢的晉升管道來拔擢人才,且讓阿文將西歐的砲利之道源源本本地介紹一番,各位看官自然會知道阿文所言不假!
 伊斯蘭的天文學家群像(三):波斯的榮光

伊斯蘭的天文學家群像(三):波斯的榮光

上次阿文開講提到當阿巴斯王朝衰微之後,群雄並起,但是伊斯蘭的學術並沒有隨之萎縮,反而進入百家爭鳴的黃金時代。到了公元1040年,一個新的突厥部族,塞爾柱人在Dandanaqan 戰役中擊敗了原先的雇主伽色尼王朝,逐漸成為伊斯蘭中土的霸主。公元1051年他們控制了巴格達,南征北討之後,塞爾柱勢力已經西與拜占庭,東與伽色尼王朝接壤,史稱「塞爾柱帝國(Seljuk Empire)」。拜占庭帝國原本在巴西爾一世所開創拜占庭馬其頓王朝(866年-1057年)的統治下展開東羅馬帝國第二個輝煌時期,但是持續的擴張削弱了國家的政治、軍事力量,而且也使自身的力量受到損失。就在這種情況下,塞爾柱土耳其人從東方大舉入侵,像潮水一樣湧進小亞細亞。在第三任蘇丹Malik-Shah一世治下,塞爾柱帝國國勢達到頂峰,而當時最偉大的學者奧瑪.開儼Omar Khayyam (1048-1131)就是任職於Malik-Shah一世的宮廷中。奧瑪.開儼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是偉大的詩人。19世紀,英國作家Edward Fitzgerald將他的Rubaiyat《魯拜集》翻譯、改寫成英文,由於譯文十分精彩,奧瑪.開儼的名聲也在西方世界變得響亮了起來。其實奧瑪.開儼不只是詩人,他一生研究各種學問,尤其數學與天文學更是專精。Malik-Shah一世非常器重奧瑪.開儼,委以他改革曆法的重任,1079年所實行的新曆亞拉里曆(Jalali calendar)就是包含他在內八名天文學家的心血結晶。而他關於三次方程式的著作更是數學史上重要的里程碑,這樣厲害的學者是打哪來的呢?
 伊斯蘭的天文學家群像(二): 百家爭鳴的黃金時代

伊斯蘭的天文學家群像(二): 百家爭鳴的黃金時代

上一回的阿文開講,講到阿巴斯王朝的智慧宮(Bayt al-Hikma),以及al-Khwarizmi 的諸多事蹟。其實在此同時,巴格達的智慧宮尚有許多能人異士。如果al-Khwarizmi 算是伊斯蘭世界第一位天文學家的話,那麼al-Kindī ( 801–873)被稱為伊斯蘭世界的第一位哲學家也毫不為過。al-Kindī 來自一個頗為顯赫的阿拉伯部族,年輕時在巴格達受教育。他在智慧宮的主要任務就是負責將希臘文的科學以及哲學的經典翻譯成阿拉伯文。(阿拉伯文在伍麥亞朝時是官方獨尊的語言,後來隨著波斯裔穆斯林的勢力逐漸高漲,波斯文的重要性雖然也水漲船高,然而由於古蘭經是阿拉伯文,而且不准翻譯,所以阿拉伯文逐漸成為伊斯蘭世界共通的語言,尤其是學者多使用它來寫學術著作,使得阿拉伯文的重要性歷久不衰,直到今日。) al-Kindī是第一位嘗試將希臘哲學,特別是新柏拉圖主義與伊斯蘭信仰結合的哲學家。但是要調和以理性為根本的希臘哲學與以天啟為基礎的伊斯蘭信仰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al-Kindī 只是起了一個頭,後來Al-Farabi (西歐人稱之為Alpharabius, 872-950) 接手來繼續發展,而在Ibn Sīnā (西歐人稱之為Avicenna, 980-1037) 手中才算大功告成。甚至Ibn Rushd (西歐人稱之為Averroes,1126-1198)則是不惜將亞氏思想放在宗教信仰之上,成了西歐中世紀哲學家心目中的心腹大患呢。

 孤高的物理學家:許文格 (二) 邁向巔峰

孤高的物理學家:許文格 (二) 邁向巔峰

上一回阿文介紹了朱利安‧西耶爾‧許文格在戰前以及二戰中的學術生涯,這一次阿文要詳細介紹許文格最為人所知的貢獻,就是建立完整而且一致的量子電動力學(Quantum Electrodynamics, 簡稱QED),特別是針對理論中出現的發散而發展出再重整化(renormalization)的程序,使得量子電動力學能夠做出非常精確的預測,這不但標示著量子電動力學的成功,更是宣示「量子場論」的時代的來臨。今天的粒子物理與凝態物理都是建立在量子場論的基礎上,所以說發展出完整的QED是許文格的一生成就的巔峰,應該不為過吧。有趣的是,如同二十世紀初量子力學剛出現時有兩種乍看之下完全不同的樣貌,分別是海森堡的矩陣力學以及薛丁格的波動力學,再重整化的量子電動力學出現時也有兩個完全不同的樣貌,其中一個是許文格所開創,以「量子場的創生與毀滅算子」為核心概念的相對性量子場論,另一個則是由理查‧費恩曼所開創的,以「粒子與波」為基礎的相對性量子力學為基礎發展出來的「費恩曼圖」。雖然今天的學生都是學習費恩曼的方法,然而許文格的方法在當時可是一面倒地受到物理界的青睞。有趣的是,沒過多久,就有人指出雖然這兩種方法表面看來完全不同,但是許文格與費恩曼的方法存在著一一對應的關係,無怪乎它們總是給出相同的答案!更令人吃驚的是,在二戰的時候日本年輕物理學家朝永振一郎也發展出一套與許文格相近的方法。許文格,費恩曼與朝永振一郎三個人因此在1965年一起獲得諾貝爾獎。請各位看官聽阿文娓娓道來這段科學史上激勵人心的故事吧!
« 1 ... 7 8 9 (10) 11 12 13 14 »